花了兩天調時差終於開始逛逛藝術館!也開始使用赫爾辛基卡 Helsinki Card啦!
這天的行程超級豐富,完全是藝文青的完美一日遊,
一口氣逛了三家組成芬蘭國家美術館的博物館(西內布呂科夫、阿黛濃及奇亞斯瑪)
外加有「火腿」外號的赫爾辛基美術館!
第一站我們去的是西內布呂科夫美術館 Sinebrychoffin(名字有夠繞口的...),
當中收藏的主要是14-19世紀的歐洲藝術品,
而建築物本身就是西內布呂科夫家族的住宅,裡面的傢俱及雕塑裝飾都非常值得看!
可惜我們來的不是時候,博物館大部分地方都在維修中,也因此可以免費入場。
西內布呂科夫家族豪宅的裝潢和建築風格,都顯示這個貴族家庭非常有品味,
據說很多傢俱都是特地從外國購入。
客廳走的風格是帝國皇宮風,非常奢華精緻,
連主色調都是金色,還有掉下來能砸死人的水晶吊燈。
另一個房間走的是少女最愛的乾燥玫瑰色系,看起來很美很優雅,
好像是屬於西內布呂科夫夫人的房。
因為大部分地方沒有開放,我們可以參觀的就只是一些起居飲食的房間,
藝術品的部分也僅僅是牆上的人像畫。
西內布呂科夫美術館的開放時間是平日11:00-18:00,週末10:00-17:00,週三延長至20:00,週一關門。
票價方面是 €12,18歲以下免費,赫爾辛基卡免費入場。
接下來就是搭hop-on hop-off bus到中央火車站斜對面的阿黛濃美術館 Ateneum,
可以說是我這次來赫爾辛基最期待的美術館 ♥
這裡典藏了超過20000件古典藝術品,居於芬蘭之冠!
連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座很漂亮的古建築,正門大樓梯是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高貴氣派。
所以說如果你對西方藝術、油畫、雕塑等等有興趣,可是又沒有太多時間,來這邊就夠了!
二層有一條藝術家長廊,上面都是芬蘭本土藝術家的肖像畫或雕像。
長廊另一邊的房間則是有一幅由一百個芬蘭畫家合力製作的肖像畫《The Artists of Portrait》
可以看到芬蘭畫家各自獨特而且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
作為芬蘭國家級藝術館,阿黛濃主要展示了從十八世紀初期到二十世紀的藝術運動及進程,
當然也有收藏不少世界著名畫家如梵谷、高更、塞尚等人的作品。
阿黛濃最值得看的畫作我推薦的有三件!
第一就是芬蘭象徵主義畫家胡戈·辛貝里 Hugo Simberg的《受傷天使》The Wounded Angel
這一幅畫可是芬蘭民眾票選出來的國畫,象徵著芬蘭國家精神!
《受傷天使》的意味深遠,雖然描繪的的對象並不複雜,但似乎隱隱暗示著什麼,
畫家一直拒絕解釋畫中實際象徵意義是什麼,或許不同的人看都會得到不同的領悟吧。
這幅畫的成功之處正因為他的意味模糊,正好反映了不同觀眾精神世界的延伸也可以各異。
芬蘭精神也是,尊重每個人獨立自主的思想及觀念。
另一幅畫作則是阿克塞利·加倫-卡勒拉 Akseli Gallen-Kallela的《愛諾三聯畫》Aino Triptych。
他根據芬蘭民族史詩所畫的插畫建構了芬蘭人的身分認同感,因而被稱為芬蘭靈魂。
而《愛諾三聯畫》就是描繪了少女愛諾被許配給一個老男人當妻子,
她寧可跳河自盡也不願屈服於命運的故事。
最後一幅是Cesare Sofianopulo的 《面具》Mask,這幅是我自己私心喜歡的。
這個義大利畫家是我以前從未接觸過的,網上也找不太到他的資料,
只知道他的作品風格被歸類到魔幻寫實主義。
魔幻寫實主義是一種故意把現實世界描繪成荒誕離奇,但同時也是真實地呈現真相的手法。
《面具》這幅畫正是透過五個完全不同的形象,表現自己性格中五個不同的面向。
另一幅畫 Two-faced Self-potrait,則是採用對稱性構圖,
將兩張相似的臉孔一正一反面對觀眾,不同的還有他們拿著的書本,
分別是夏爾·波德萊爾 Baudelaire及保爾·魏爾倫 Verlaine的詩集。
他們兩個都是法國象徵主義的詩人,在畫中代表了畫家兩極的性格。
波德萊爾的最有名的詩是《惡之花》,以醜代美,把性、毒、酒等禁忌話題寫進詩裡。
魏爾倫的詩歌富有音樂性,輕快自然地描寫綺麗的風景,背後卻是藏著他的情感和思想。
我很喜歡Cesare Sofianopulo的畫作,他畫的人物肖像畫很精緻逼真,
而且畫中的每個圖像的真正意味都值得反覆推敲。
除了以上這四幅我覺得很值得看的畫之外,
阿黛美還有很多展品可以探索,強烈推薦大家花兩三個小時看看!
阿黛濃的開放時間是週二週五 10:00-18:00,週三週四 10:00-20:00,週末 10:00-17:00,週一關門。
票價是票價方面是 €15,18歲以下免費,赫爾辛基卡免費入場。
另外還有與奇亞斯瑪當代藝術館的聯合票 €24可以考慮。
逛完兩個博物館,我們也累了餓了,開始找餐廳吃午飯。
上網爬文發現,大家都很推薦 Zetor的芬蘭傳統料理,
剛好我們也想試試芬蘭的菜式,走到中央車站對面的 City Centre吃飯。
大概是很受各地旅客喜愛,Zetor有提供各國語言的菜單,
可是它中文的翻譯真的非常爛,而且還會讓人產生誤會,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參考英文版的。
因為很多人說來芬蘭就是要吃麋鹿料理,而且看 Bon Voyage的時候防彈都吃得津津有味,
我們就點了一個看起來比較安全的麋鹿香腸(€18.1)
跟一個我們以為它是pizza,結果來了才發現是pancake的鮭魚蘑菇薄餅(€21.1)
說實話,我跟老媽都蠻失望的,薄餅比麥當勞的麥香餅還難吃,吃下去超乾又沒味道,
我們選的鮭魚及蘑菇蘸料都吃不到鮭魚和蘑菇的味道,感覺只是一小碗有調味的土豆泥
麋鹿香腸不到難吃,可是德國便利店賣的便宜香腸都比它好吃 T T
重點是這一餐也不便宜,總共要價 €40.8!
我真的很不解大家為什麼這麼喜歡Zetor,連當地人都一直在推薦。。。
解決完吃的問題後我們走到另一邊的奇亞斯瑪當代藝術博物館 Kiasma,
這邊展出了1970以後的芬蘭現代藝術家的作品,主要是數碼作品、裝置藝術或者是實驗作品。
如果相比起傳統藝術,你比較喜歡看多媒體作品或者當代藝術,那麼你適合來奇亞斯瑪逛逛。
了解個人的藝術去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古典的油畫,
因為我覺得當代藝術有些作品太難理解,有些也太簡單,很難以藝術的層面去解釋或欣賞
雖然本身不喜歡參觀當代藝術,可是奇亞斯瑪的展品可以說是有改變我的看法!
首先建築物非常有設計感,感覺滿適合拍MV的!
美國建築師斯蒂文·霍爾利用螺旋形的樓梯及弧形的坡道製造空間感,
再加上天花板以透光的玻璃窗代替,日光投射下來,與雪白的牆幻化成光影交錯的通道。
奇亞斯瑪的收藏品都很有意思,也不像一般當代藝術作品,
明明是藝術,外表卻醜到讓人懷疑是什麼
感覺這種藝術呈現方式很適合表達香港住宅問題XD
之前我有做過利用針線完成的藝術品,很有共鳴就拍下來了
完全反映看展覽後遺症的問題!!!
在奇亞斯瑪又把一個藝術家收入口袋,英國的格雷森·佩里 Grayson Perry!
其實他很有名只是我見識淺薄 QAQ 他的作品主要分為陶瓷器和掛毯兩個形式。
他的作品個人風格強烈而且色彩鮮豔大膽,構圖看起來混亂複雜而隨性,
但仔細看卻是帶有批判意味地探討不少問題:如性、暴力、文化、政治、宗教等等
尤其是與他息息相關的議題,由於格雷森是一個女裝癖及泰迪熊狂熱者,
他的陶瓷作品上的花紋,其實收集了不少與性別認知有關的剪報雜誌拼貼而成。
文字、圖像與塗鴉交織成的瓷器,
與我們慣常見到的古典花瓶,精心設計富有規律性的花紋大大不同。
格雷森的作品其實是一種雙重挑戰,
一方面挑釁傳統古典藝術的精緻及侷限,
另一方面則是直接點出具爭議性的社會議題——易裝癖、同性戀、性暴力。
在奇亞斯瑪看他的訪問片段,發現他不是那種故弄玄虛的概念藝術家,
相反他的藝術作品都帶著很強的敘事性和感情色彩,容易讓觀眾理解背後的概念。
大家有時間真的可以來奇亞斯瑪當代藝術館,就算對藝術品沒興趣,
在建築物裡拍拍照也是一件很棒的事!
奇亞斯瑪的開放時間是 週二至週日10:00-17:00,週六延長至18:00,週一閉館
門票 €12,除了上面提過的阿黛濃聯合票 €24外,
18歲以下免費,赫爾辛基卡也是免費入場。
中間我們參觀了聖殿廣場教堂,別稱岩石教堂 Temppeliaukio Church!
它是赫爾辛基三大教堂之一,芬蘭人的設計感可是都奉獻給神明了!
它是由Timo、Tuomo Suomalainen建築師兄弟共同設計。
與一般的教堂不一樣,岩石教堂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塊龐大的岩石由上往下開鑿而成!
教堂的外牆用最原始的岩石堆疊而成,保留了粗糙未經人工處理的質感,
跟同樣是現代化設計的靜默教堂圓滑打磨過的木頭又是不同感覺。
大家在岩石教堂可以找一個位置坐下來感受到最自然的美感。
教堂天花板是大型的金屬圓板,以100根橫樑及玻璃支撐形成開放式窗戶,引入天然光。
想拍岩石教堂全景的可以上二樓找一個好的位置及角度!
岩石教堂的開放時間是 6-8月:週一至週六 09:30-17:30,週日 11:45-17:45,
9-5月:週一至週六 10:00-17:00,週日 11:45-17:00。
票價是 €3,赫爾辛基卡免費入場。
最後我們去的HAM 赫爾辛基美術館就在酒店附近,而且非常好認,正門有一隻巨型海鷗頭!
HAM 裡面也是展示現代藝術為主,不同的是它被稱為「行走的藝術館」
本身博物館中的藏品不多,大多的藝術品都分佈在城市街頭的各個角落。
地下是戲院,要上一層才會是HAM的售票處和入口。
HAM最值得看的就是 Moomin 嚕嚕米的創作者個人展覽!
創造出嚕嚕米的女畫家托芙·楊松 Tove Jansson的作品不僅是可愛童趣的童話書,
還有偏向印象主義的赫爾辛基市政廳壁畫兩幅,分別叫Party in the Countryside,Party in the City(1947)
托芙很可愛地在兩幅畫中都留下了自己的標誌,一隻小小的Moomin。
據說第一隻疑似Moomin的雛形早在1930已經出現在她的水彩畫中。
而常常被誤以為是河馬的Moomin實際是北歐傳說中的小精靈 Troll。
托芙因為跟弟弟討論有關伊曼努爾·康德 Immanuel Kant哲學問題時輸了,
生氣之下就畫了這隻小東西名為 Kant,並自嘲地形容他「可能是全世界最難看的生物」
明明很可愛,而且日後在世界大受歡迎的
可能基於嚕嚕米是哲學討論是背後的產物,托芙利用他創作出一系列簡單幽默的童話書,
Moomin的故事沒有深奧的大道理教誨,只是回歸基本步以人性的角度看世界。
就像嚕嚕米一家說的「只想過平靜的生活,種點土豆,做幾個美夢」
這隻胖胖的、和善的小精靈概括性的總結了托芙的人生觀。
HAM的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11:00-19:00,週一閉館
票價一般是 €12,可是常常有優惠票價提供,也不時有免費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