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必須說一下!《君の名は。》真的好!好!看!

作為「是目前唯一除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以外超越百億日圓票房的日本動畫電影」,我真的抱有很大期望去看《君の名は。》(到底是怎樣的電影才能與大神宮崎駿齊名呢?)而且身邊的朋友又一直在Facebook和Instagram洗版,說看完以後哭了好久,會立刻想談戀愛等等!所以我就跟我的台灣室友一起去看了!她以前就一直想在香港體驗一下看電影(其實也沒什麼大差別啦~)

話說我一開始看到網上有人說看了五六次的時候,心底忍不住大翻白眼:是有多誇張?結果我本人一看就連看了兩次(打臉)只能說這片真的有毒,會讓你想刷了一遍又一遍啊啊啊!而且第一次看的時候因為太沈醉於劇情,也沒有好好欣賞新海誠的超強畫功,所以重看一次也很有價值啦。

新海誠的作品畫風細膩優美就不用說啦,每個地方都可以說是神還原啊!看完之後好想去取景岐阜縣 飛驒旅行啊 > < (雖然我聖誕節就去日本啦!)

很多人都會拿宮崎駿與新海誠比較,但我覺得兩人之間真的無法比較。

新海誠的畫風是很唯美的,尤其擅長用光影的變化去表現風景。而且我覺得他偏好寫實的風格,採用現實的世界觀,把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都完美地呈現出來。再從一些生活瑣事中聯想新的故事,所以我們看的時候很容易就有共鳴。譬如說《君の名は。》裡面就反覆出現開關門的場面,雖然是我們每天會經歷的事情,但新海誠卻能很優美的表現出來,甚至把它我能夠在時間及空間的過渡,從而在推動情節的發展。

另外,新海誠的故事蠻多是悲劇收尾的。(幸好這次不是!)對白也帶有文青氣息的憂鬱及詩意,曾經有人說每次看完他的作品心都會隱隱作悶,透不過氣來。我想是因為他的電影主題與我們每一個人經歷的殘酷世界相似吧。《君の名は。》中描述的愛情也是大部分的少年少女幻想過的戀愛:有一個人能更你交換靈魂,深入你的心靈。這一種若有似無的夢幻也是他的一大賣點!

而宮崎駿的故事往往發生在一個奇幻的國度,很多東西是我們想都沒有想過的。《千與千尋》及《霍爾的移動城堡》等展現了宮崎駿獨一無二的世界觀及創意,他筆下的每一個角色都有鮮明的個性及魅力。相比起新海誠利用人物的心裡獨白去營造氣氛,宮崎駿多用人物之間的互動去推動劇情,讓角色成長立體起來。例如千尋的長大不單是她個人的心理變化,更多是透過她行為上漸漸成熟來表達。

更重要的是,宮崎駿永遠無法被超越的原因的她的作品探討更多元化的主題,在愛情之外還包含親情、友情等更深層次的價值。我們在轟轟烈烈的青春生活中要思考惡鬥不僅是曇花一現的戀愛,還有更多的事情值得我們留意。《崖上的波妞》、《天空之城》便探討了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乃至人性之間的衝擊。

怎麼變了宮崎駿和新海誠的比較?XD 好了,不管怎麼樣,我認為新海誠雖然很難去超越宮崎駿大神,但他絕對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神話及風格!畢竟日本人可是動畫之神,期待兩人快推出新作品啦。

----------------------------------------

說回《君の名は。》,有人批評它的時間線很混亂,後期有點難看懂(不小心劇透了)但我覺得正正是交錯的平行時空才讓這部電影變得那麼吸引。如果只用身在城市的男主角和身在鄉村的女主角交換靈魂來作故事的主線,劇本未免也太單薄了。故事發展到中間,我們跟瀧一起發現三葉應該是已死之人那一刻真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想說不是來看浪漫的青春愛情片嗎,怎麼突然變人鬼情未了?不得不說,這次新海誠的劇本寫得很好,建構於日常生活之上,奇幻的發展,同時也不是完全沒有線索和規則去理解,是合理範圍內的幻想。

我覺得真正讓我有點摸不著頭緒的是一開始兩人交錯的獨白。那一段長長帶著淡淡的憂傷及無力感的剖白,對甚麼都不懂的我而言太難理解。後來才發現:啊!原來如此!其實只是新海誠想要製造的一個首尾呼應的效果。不過這段對白還是寫得非常精巧細膩,配上唯美的畫面,讓人一下子就投入瀧和三葉的世界。

電影開場大家應該都很難分清楚甚麼時候是正常版三葉,甚麼時候是瀧版三葉?

其實這也是導演想要我們跟主角一起感受的。對於瀧和三葉而言,他們交換身體的時候就像是做夢,夢醒過後記憶便會變得模糊,他們自己也不清楚一切是否真的發生過。這種記憶的不確定性及不穩定性就營造了朦朧的意境,也留下了一大伏筆。

中間瀧和三葉交換身體的一個月的相處及鬥嘴真的進展超快也超好笑,配上音樂《前前前世》可以說是處理的非常精彩。特別喜歡他們一邊互相吐嘈對方都沒有男女朋友,一邊在臉上寫上笨蛋白痴的一段。這也奠定了兩人的感情基礎,畢竟打是情,罵是愛嘛。

好像有人覺得瀧和三葉的感情來得太突然了,明明沒有清楚交代。可是我覺得這份感情反映了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第一次悸動。

以前的我們都會很容易迷戀一個如奧寺前輩的人,他們永遠是比我們更成熟,更美麗,更懂得處理一些我們不知道怎樣面對的情況。在他們面前我們會不自覺的感到羞澀,行動也會變得不像自己了,但這樣的人往往也只能成為憧憬的對象。

年少的我們對比我們厲害的人很容易產生好感,但真正喜歡上的人卻會是身邊陪著自己做過幼稚熱血事情的那個他。他們不一定完美,甚至常常惹你生氣,但也會讓妳打從心底裡微笑。

可惜每一次發現愛情的時候,都已經是失去了。三葉在自己安排了瀧和奧寺前輩的約會後才察覺這一份萌生的感情而流下淚,瀧也要在無法在與三葉交換身體以後才發現這個女孩的重要性。我想這一部電影如此的感動是因為它勾起了每一個人對於愛情的緬懷吧。

--------------------------------------------------

在電影裡關於兩人的靈魂交換看起來很玄幻,但要讓跨越了時空的兩人見面還是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就是「天時、地利、人和」跟一些連結的道具。

「天時」就是三葉上課時,小雪老師提過的「傍晚,既不是晝也不是夜的時間。人的輪廓變得模糊,對方是誰也分不清楚的時間。也許會和人外之物相遇的時間。和死者以及魔物相會的【逢魔之時】(下午六點左右的黃昏時候)」

而導演這樣的安排可是有特別的寓意!因為「彼方為誰」(你是誰?也有你的名字是?的意思)就是黃昏的語源」呼應了電影的主題《君の名は。》

「地利」不用說就是「御神體」所在地啦。三葉的奶奶葉也提過那裡是「靈魂的世界」,而要回去原來的世界就「必須以最重要的東西來交換」

「人和」就是引發這次事件的必須是瀧和三葉。為什麼呢?

第一,因為三葉是宮水家的巫女,她與生俱來就有能跟素未謀面的人在夢中交換靈魂的能力,就像她的奶奶及媽媽一樣。而這項能力的出現就是為了讓她能避開每隔一千二百年彗星降臨的災厄。

第二,三葉跟瀧之間存在著一種很微妙的共同點。在他們內心深處,其實一直存在著一個疑問,「自己是不是缺少了一點東西?」他們面對著不同的壓力、煩惱、缺點,但在和對方互換靈魂後卻完美的補足了。簡單來說,透過互換靈魂他們分別靠近那個不熟悉、未發掘的自己,也就能找到缺少的部分了。

幫助兩人之間的靈魂交換還有兩個重要的道具-結繩及口嚼酒。它們都是「產靈」

「將線聯結是產靈,將人聯結也是產靈,時間的流動也是產靈,全部,都是使用同樣的語言。這是神的御名,神的力量。吾所做的組紐,也都顯現了神靈的做法和時間的流動。聚攏,成形,捻轉,回繞,時而返回,暫歇,再聯結。這就是組紐。這就是時間。這就是,產靈。」

結繩連結了兩人之間不可磨滅的關係,2013年17歲的三葉去東京找14歲的瀧時,留下了結繩,注定了3年以後17歲的瀧可以跨越時間的阻礙連結三葉,交換靈魂。也在他發現三葉死後提醒他一切不是夢,燃起一點希望去尋找真相。

「水也好,米也好,酒也好,東西攝入身體的輿行,也是產靈。因為這是攝入的東西,和魂的結合。」

因為三葉在屬於她的時空已經死去,瀧只可以靠她留下來的「半身」強制再一次交換靈魂去拯救系守町。(雖然真的很變態!我室友看的時候一直驚叫:她真的要喝下去啊!?)

綜合以上所有條件,瀧和三葉才能超越了自然法則的限制,真正見到一面。然而,也正因為自然法則的修正力導致兩人無法記住對方,或者應該說被強制抹去一切有關對方的記憶。幸好相愛的情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這一點是連世界的修正力也無法刪除的。

三葉因為手上瀧寫下的「我喜歡你」而記著了這一份喜歡的心情。「最重要的人。不可以忘記的人。不想忘記的人。是誰,你的名字是⋯⋯?」她知道自己有一個深愛著的人,卻忘記他的樣貌、名字、聲音,一切有關他的資訊都沒有了。只有「喜歡你」的情感支撐她尋找那一個最重要的人。

瀧就比較慘了,三葉還來不及留下她的名字,黃昏就已經結束,唯一留下的只有掌心未完成的一劃。相比起喜歡的情感,促使他努力尋找的是濃烈的失落感。「一直覺得自己,一生也在尋找著一個熟悉的人」,他不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為什麼要尋找,甚至搞不清自己在找一個人,一件事,抑或是一個地方。

不過不用擔心,最後還是大團圓結局!就像三葉說的「如果我們真的碰到,一眼就能馬上認出對方!」,在方向截然不同的電車上的驚鴻一瞥,喚起兩人當時不顧一切想記住對方名字的心情。兩人在須賀神社重遇,眼看著即將又要分離,兩人終於鼓起勇氣問了一句:「君の名は?」

《君の名は》這部電影絕對不是一部簡單的靈魂互換動畫片,進場看一遍會讓你想起當初第一次那麼喜歡一個人的衝動,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我到底是誰?我是否失去了什麼?我又在尋找著什麼?」等等的成長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一隻小香蕉-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